广告词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国清算网 > 清算视点

沈华秋:企业破产审判程序中如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作者:沈华秋 时间:2012-11-22 阅读次数:8188 次 来自:中国清算网

     摘要:司法审判中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我国司法审判中一直提倡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质属性的必然要求,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审判公正为民、宪法法律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明确要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实施,企业破产审判成为民商事审判的重要内容,由于企业破产程序有别于其他法律审判程序,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实现统一显得尤为的重要。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破产法律法规较为抽象、企业破产审判理论和程序还发展不够完善,存在着很多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不统一的现象,笔者以多年从事破产审判实践的经验,试图对我国当前企业破产审判中如何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行粗浅阐释,并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企业破产审判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审判中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一直要求和提倡的主要课题,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下党和国家对法院工作实现法律的效率、公正、司法为民的主要要求,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殷切期待。企业破产审判程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在司法领域的司法实行,由于作为企业市场退出的法律机制与指导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具有导致企业法律消亡价值追求,在企业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必然会带来原始债权人利益和企业职工利益的受损,可能引发群访、申诉、影响社会稳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事件,带来案件审理的不良社会效果。如何在企业破产审判中体现法律的正当性的同时,贯彻破产企业审判的人文关怀性和社会稳定性的现代文明的司法理念,实现司法为民,使企业破产审判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是笔者近年来一直思考的课题,在此谨作浅显论述。

    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何谓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理论界及实务界存在不同的认识 。笔者赞同朱景文教授认为的“法律效果,指法律或判决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影响,衡量法律效果如何看法律作用的结果能否达到法律的预期目标”。笔者认为,法律效果就是法在社会中运作所产生的社会现实状况和社会现实效应,也是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期待和要求社会应当达到的一种预期状态。社会效果是指人民法院通过裁判具体案件的审判活动,使法的本质特征得以体现,使法律、法规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和法的秩序、自由、正义、效益等法的基本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

    由此,审判的法律效果是指案件审判后所产生的法律结果,是否满足法律设定的预期;审判的社会效果强调的是法律对社会的一种规范作用,主要是看判决作出后,案件的矛盾或问题是否有效地得以消解,法律秩序的裂痕是否恢复到正常状态,案件审理的结果是否得到社会认可。

    在司法审判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对立的。审判的法律效果注重于法律对具体行为的约束,拘泥于法律条文本身的意义,侧重于运用形式逻辑的推理方法来推断案件的法律事实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去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审判的社会效果侧重于运用法的正义价值,实现法的秩序、自由和效益。它更重视司法的社会意义和目的。为了实现法律的社会效果,实践中法官往往需要运用哲学的方法来推断案件的法律事实,解决问题和矛盾。

    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是统一的。法律条文本身是具体的、固定的,它针对法律对人们的具体的行为进行制裁和约束的过程和作用就是审判的法律效果。但法律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体现,法律对个体行为的制裁和约束作用也就是整个社会对这种制裁和约束作用的一种认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审判中是互相统一的,法官的职责就是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框架之下,运用才能和智慧把两者有效地统一起来,使自己所裁判的案件既能得到当事人的认可,更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

    二、企业破产审判中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表现与分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式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多元化、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推动法制意识的觉醒。由于企业破产审判程序中,企业进入破产程序的前提条件是企业经营资不抵债,被依法要求破产,其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企业职工的权益和债权人利益的受损。在破产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审判的法律效果是依照破产法律的规定使企业实现了市场退出或重整的目的,社会效果是这种退出或重整基本满足了利益主体的诉求,受到社会的认可,没有带来其他的社会损害。但是在当前的企业破产审判中,往往会出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不统一,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事件时有发生,笔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法律本身来说,我国企业破产法律的抽象性、不完善性与当前社会矛盾的多样性存在冲突

    法律的制定本身具有抽象性、滞后性,对其要进行不断的完善、修正,才能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现在我国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多元化,由于我国企业破产法律法规制定很不完善,司法解释也为未能及时补充,在司法审判中,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问题,难以找到有力的法律依据与指导,在处理一些疑难问题时在没有经验或经验不足时很难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二)审判队伍的专业修养与办案思维良莠不齐

    由于破产案件要求审判人员要具有专业的法律素养与执业道德,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将法律与其他社会因素有机结合,在法律框架内实现司法为民。当前的企业破产案件可适用的法律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最高人民法院有关破产法的司法解释,如果办案人员只僵守法律,尽管程序上、实体上都符合法律的规定,具有较好的法律效果,但如忽视政策,就可能造成失业、社会不稳定,很难取得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

    (三)企业破产案件本身的特殊性

    企业破产审判程序分为破产和解、破产重整和破产清算程序。在破产清算程序,往往牵涉到职工失业、职工权益保证、地方政府利益和其他企业利益,牵涉诸多利益主体,如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取决于利益主体的认同,而每个主体的感受不尽相同,一个具有很好法律效果的案件,由于主体对其感受不同,可能导致部分主体四处上访,奔走申诉,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很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审判机关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力度

    当前我国企业破产案件审判大多实行了相应的破产管理人制度,由破产管理人作为破产企业的执行人,执行破产程序。但是现在我国对破产管理人的监督、管理制度没有详细的规定,破产管理人队伍也良莠不齐,如果法院不能很好的指导、监督破产管理人的职务行为,在实践中可能会造成因管理不善、破产实务经验不足导致的破产企业的破产财产的价值流失、破产债权的受偿比率的降低、职工权益的损害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社会关系的受损,最终影响破产破产案件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取得。

< 上一页12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让您获取清算行业重磅新闻、学术观点——中国清算网公众号(qdhx123)!

免责声明:本网站旨在分享破产与重组行业相关资讯及业内专家、学者、律师的精彩论文和观点,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需要转载网站原创文章,请提前联系本网站及作者本人取得授权,并注明转自"中国清算网"。网站转载的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在核实相关情况后将立即删除。通讯邮箱:343345761@qq.com,电话:15628863727
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null All Rights Reserved.   null    
电话:null       地址:null      E_mail:null